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乡镇生态经济情况调研

时间:2025-04-09 07:26:43
乡镇生态经济情况调研[本文共9434字]

乡镇生态经济情况调研

近年来,**镇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奋力建设“生态xx”的科学决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景观植物,力争2到3年时间发展景观植物2万亩,打造出荷花农业的特色亮点,创造出荷花农业的效益增长点。目前,全镇已累计发展以紫薇为主体的景观植物4000亩,种植苗木10万多株,建立示范基地5个,成立专业合作社3家,带动近5000余户农户积极参与,预计3到5年内可实现产值过亿元。

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定思路

随着**工业园的不断发展壮大,亟需一个市场适应力强、收益见效快的产业替代企业周边的传统桑蚕产业和普通农作物。针对这种情况,荷花镇迅速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深入调研,摸排情况,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制定了《荷花镇景观植物发展长期规划》。规划以省级旅游名镇建设为大环境,以生态文化长廊建设为基础,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反复比较,反复论证,选定观赏效果好、经济价值高、适应能力强的紫薇景观树作为主攻方向,既实现农田增值农民增收,又缓解了企业周边村企地关系,实现一举多赢。全镇按照“点-线-面”的思路全面铺开,其中:“点”即在利用绿化节点栽培的基础上,建设4个连片景观植物基地;“线”即在宜保线、荷当线建立景观植物生态绿化带;“面”即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在全镇发展景观植物20140亩,全力创建省级紫薇大镇。

二、借经取宝,疏通思想抓动员

以得民意的思想,抓好宣传动员工作。为了促使景观植物这一新鲜事物能够快速的贯彻到群众中去,专班人员首先从思想认知层面入手,进村入户,分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户主会、屋场会、现场会等各种大小会议30多场次。给群众讲解镇扶持和奖励政策,帮助计算成本账,算经济收入对比账,帮他们理清发展思路,疏通思想障碍。先后8次组织干部群众代表100余人到点军区土城乡毛家店村、夷陵区黄花乡军田坝村、荆门市十里铺等地参观,学习他们发展景观植物的超前理念、学习他们的栽植经验、种植模式和土地流转方式,组织参观人员开会讨论,谈收获、谈体会、谈打算,促使参观学习换思想达到预期效果,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种植热情。

三、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抓推进

以求跨越的速度,创新产业发展推进措施。一是能人带头树典型。培育种植大户,发挥典型带动。支持镇内经营大户实行企业化运作,做大做强走出去。充分运用陈宗乾、罗方权、朱培文、郑文等4个种植大户成熟的技术、基地和市场,因势利导,扶持成立了xx荷花紫薇园景观植物专业合作社、xx红叶景观植物专业合作社和xx古海奇石景观植物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发展社员近100多户,栽植面积近2014亩。二是规模流转办基地。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户将土地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方式流转给经营大户或者合作社,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打造了以窑河千亩紫薇园为首、荷花店、苟家垭、广坪为辅4处景观植物种植示范基地,共计1500余亩,惠及农户260余户。三是大力扶持广发展。制定景观植物扶持方案,按照每株幼苗补贴2元到户,减轻农户成本投入;对连片发展100亩以上的基地,由镇政府统一规划,解决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对于种植10亩以上的大户,协助其向金融部门争取贷款资金达200多万元,并由镇政府贴息1-2年。对于在公路沿线栽植景观植物的分散农户可获得政府80%的苗木补贴。

四、优化服务、主动作为抓落实

以求成效的作风,雷厉风行狠抓落实。

一是软磨硬泡引企业。景观植物专班服务人员多次与xx县七彩园林公司反复商谈,寻求合作共赢模式,极力为农户争取最大利益,从起初的利益**分成到五五分成、四六分成,再到签订购销合同,技术服务承包合同和最低收购价协议。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可以自行销售,也可以统一还销给七彩园林公司,真真实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稳赢模式,充分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增强景观植物种植底气。

二是保姆式服务赢支持。镇专班人员为各经营主体提供贴心服务,全程协助办理合作社登记注册、林木经营许可证,为各合作社落实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用服务来体现政府的真心诚意。在土地流转中,专班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疏通60多户农户的思想,按每亩800元的价格为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土地1000多亩。镇主要领导多次与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主要领导协商,为专业合作社落实贴息贷款事宜,共落实启动资金达400万元。

三是多样化培训提技能。全镇统筹,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聘请技术服务人员开展集中培训7场次,印发技术服务手册500多份,参训人员高达1000人次。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和示范基地的作用,采取牵线搭桥、拜师学艺的方法,进行技术指导和一对一帮扶,增强了农户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雷厉风行见成效。按照“三月见初效、半年有看头、一年显成效、两年上规模”的思路,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细化任务到天、责任到人。镇党委书记执行一周一督办,并多次亲临农户、基地,协调解决矛盾10余起,推动我

镇景观植物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第二篇:在山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镇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转变乡镇工作职能促进农村快速发展

在山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镇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__县农办)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__有关乡镇工作的基本情况、面临的形势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作如下发言。

一、基本情况

__位于渝东南乌江之滨,是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集老、少

、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定贫困县。县城位于乌江、郁江交汇处,距重庆主城区260公里。全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300个村(居)委、196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52万人。现有耕地76.81万亩,其中田15.1万亩。全县水资源富集,是全市唯一的水利能源基地县。有丰富的草山坡,农副产品充足,是“全国烤烟基地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市唯一的“秸杆氨化养牛示范县”。2014年全县实现经济总量22.9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89亿元,农业增加值8.0亿元,粮食总产量30.01万吨,农民人均粮食52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962元。

全县39个乡镇中,一类乡镇15个,二类乡镇13个,三类乡镇11个。一类乡镇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农业发展办、社会事务办、村建国土办、财政所,二类乡镇设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财政所,三类乡镇设党政综合办、财政所。共有行政编制945名,机关后勤服务事业编制68名,现实有乡镇公务员895人,工勤人员123人,未过渡公务员和工勤人员107人,共计超编11 ……此处隐藏4762个字……将xx村上庄进行合理规划,在保持上庄原有村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依托其紧邻“百年柿林”、“千年柿树王”等景点,打造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原生态影视基地;二是结合东峪村新民居工程建设,以东峪村三个自然庄为试点,继而整合中峪村四个自然庄,借助政策扶持,建设与柿子沟景区整体环境协调一致的民间别墅,同时在解决村民自住基础上,兼顾旅游接待能力,留有游客住宿空间,使游客与村民一起,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家生活。三是在景区原有娱乐项目基础上,增设自助烧烤、户外露营、狩猎、野外

登山、自行车比赛等活动,增加游客的消费范围和趣味,延长游客在柿子沟的停留时间;四是利用“柿子沟”良好的生态资源,谋划建设三条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专用公路:打通县城西北外环至柿子沟旅游专用公路,拉近县城乃至保定市与柿子沟之间的距离;有效串联东峪“千年柿树王”、“百年柿林”等品牌景点,在“柿子沟”山脚修建环山景观大道;在适宜地段,间隔性的加宽进出柿子沟道路作为车辆“候行区”,有效缓解堵车、会车问题。

(四)加强管理,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由镇工会组织牵头,与县总工会、人才市场、企业等中介和用工单位加强信息沟通交流,随时向各村发布招工信息,有效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结合xx村在北京种菜的部分村民、马连川村在在天津塘沽搞蔬菜批发的部分村民,利用他们信息灵通、就业经验丰富的优势,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帮助其在致富的同时更好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五)强化引导,加快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

以xx纸厂等纸制品加工企业技改升级为契机,积极引进高效节能产业项目和绿色环保型项目;发挥技改升级作用,引导和实施现有传统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对重点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不断壮大工业实力。

2014年1月10日

第五篇:乡镇生态旅游基本情况介绍

镇生态旅游基本情况介绍

近年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坚持生态旅游和有机农业融合促进、科学规划和景区建设并重并行,积极融入**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体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升级发展,争创“省级旅游强乡镇”,全力打造“生态旅游镇”特色品牌,促进旅游业并带动第三产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生态优势 不可复制

作为全区生态旅游大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有着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该镇地处**、沂源、莱芜三县交汇处,紧邻滨莱、济青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镇域淄河流经全境,生态环境优美,拥有金牛山 、辰巳山 、三府山 、五老峪、杨峪、上瓦泉等一批原生态风景区。

**镇还是全省知名的有机农业镇,去年4月被山东省经济学会和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授予“山东有机农业第一镇”称号。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吸引“资本进山、项目进山”,坚持公司化运作有机农业,成功引进**百岁源等30家农业发展龙头公司,成立56家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沿镇内淄河流域发展的有机生态产业带及“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品”4大基地,有机农产品认证(转换)品种达24个,“**韭菜”、“**草莓”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镇在抗战时期是老**县委所在地,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全镇多数行政村始建于明朝末年,现有多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街道、古石城,原生态旅游载体遍布全镇。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为该镇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条件。

在做实有机生态产业,创建有机生态品牌的同时, **镇特别注重发挥宣传的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生态、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举办锣鼓扮玩大赛,邀请百名摄影家到**镇采风等活动,并适时举办桃花节、槐花节、纳凉节、辰巳山庙会等,民俗风情越来越让外人知晓热捧,提升了镇域的名誉度。节会为媒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精品景区 高端打造

淄河源生态湿地公园。上半年完成地形地貌测绘、规划设计,争取列入全区重点工程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对上争取,筹措资金,早日开工建设。

杨峪—上瓦泉原生态景区升级建设。通过引导**百岁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颜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润成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柳杭置业山水名居度假村发展特色种植,建设完善游乐、旅游、餐饮、住宿接待等设施,提高景区特色和旅游接待能力。

五老湖景区及五老峪村整体开发。引导山东博泉有机农业发展公司开展土地流转、整村迁移和生态保持建设,发展特色农家乐项目。

南平山古石城、沙井古村落保护性开发。镇党委、政府指导相关村积极改善交通条件,尽快提升接待能力。加强对盆泉、三个沙井村古院落的保护和宣传,发挥“一村一品”优势,全力打造**镇西北部生态旅游、古文化旅游和桂花特色种植旅游品牌。

上瓦泉、朱家庄特色种养观光区和山地公路自行车赛道建设。以上瓦泉、朱南村为重点,打造红玫瑰、有机黄桃、元宝枫、金银花精品种植园,形成规模性景点。利用环山路建设山地公路自行车赛道,配备比赛车辆,为旅游者提供体验的基本条件。

同时,加大投入,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完善,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做好有机蔬菜及果品配送工作,将**特信有机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成旅游购物指定单位。发展明清家具、古玩交易特色市场,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尽量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需求。完善交通指示牌和景区标识,进一步增设公交站点旅游特色标识、交通指示、路标、旅游景点线路示意图等牌匾,在主要景区建设标志性门面,方便游客自主游览。

强化生态农业观光路网建设。在朱南、盆泉、上瓦、杨峪等16个村,建设50公里生态农业观光路网,打通上庄—池上郝峪旅游公路,并进行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

科学开发旅游线路。开发以金牛山、辰巳山、三府山—杨峪、五老峪—上瓦泉为主线的“三山两峪一泉”有机生态观光旅游主线路。发掘和强化各景点的特色,“三山两峪一泉”分别突出文化内涵、自然生态和有机农业观光休闲。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消费人群,提供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指导。

节会促旅 经久不息

根据景区和季节特点,**镇聘请专家精心策划生态旅游各项工作,一年四季均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赏花、采摘、种植体验游。开展朱家庄百年杏园、上瓦泉草莓、杨峪蓝莓、马家沟干鲜果的观赏采摘,盆泉白菜花、得茂实薰衣草和杨峪槐花及金银花、元宝枫、红玫瑰的观光摄影,沙井桂花观赏交易等活动。以上瓦泉“市民菜园”为重点,吸引市民进山种植,体验种植乐趣。

民俗、节庆

我们向你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乡镇生态旅游基本情况报告

建立高效生态经济情况

开展生态经济建设情况汇报

生态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补偿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镇生态经济情况调研[本文共943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