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老师参加省实验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共2篇)

时间:2024-10-25 12:21:50
小学数学老师参加省实验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共2篇)[本文共3047字]

小学数学老师参加省实验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xxxx年12月15日我参加了省实验教学研讨活动。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我观摩了三节小学数学课,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让我真实地感受到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除此,我还听了专家讲座,以及各个学校对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的汇报,我觉得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尊重学生,营造和谐氛围

这三位老师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创造出了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如江为军老师,用他独特的语言魅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体会到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轻松愉快的。接下来的一系列教学过程,江老师更是幽默风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注重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本次观摩的'课堂上追求包括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等“做数学”的形式,十分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如陈健老师课堂上让学生“掂一掂”“拎一拎”“称一称”“装一装”,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认识千克,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利于学生理解。江老师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滚一滚”“切一切”“围一围”等操作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大胆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地学习知识,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执教老师所体现出来的优点远不止这些,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精美的教学课件,对教材的深层次把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再联想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优秀老师学习。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2篇:

精品学习文档

2018参加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一、空间观念究竟包括什么?

空间观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就转化。即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之间的转化。小学数学几册教材中编排的 观察物体 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实现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及展开图等的相互转化。也就是面对一个几何体或实物时,能想象出它所对应的平面图形(如三视图、展开图);反过来,当看到某个三视图、展开图时,能想象出它所对应的几何体或实物的形状。第二是描述。即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或者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第三是想象。即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实际上,转化和描述的过程也离不开想象。同时,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在 图形与几何 学习的全过程中,无论是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还是图形与位置等都承载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任务。

二、图形的认识为什么从立体图形开始?

现行教材的编写是从整体到局部,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展开学习的。史宁中教授在报告中也指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内容的大体思路是:1-2年级认识空间图形,把握共性、分辨差异;3-4年级建立几何概念(点、线、面、角);5-6年级学会度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执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上册安排的便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由此可知,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的模型,学生

精品学习文档

的认知世界中首先接触到的是 体 ,这些 体 学生触手可及,非常熟悉,能够感知。而面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抽象的。从学生已经感知的图形开始学习,是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的同事翟军国在教学时深有感触,他说一年级学生通过滚动、看、摸、比较等活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容易,但让学生理解面在体上、感知面的存在却很难。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低头教书,对教材知识体系缺少整体理解,没有真正弄清楚,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对各学段应达到的目标也了解不足,致使学生在某一学段的学习障碍重重,后劲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常学《标准》,在学期开始时一定要细读、品读《教师教学用书》,对教材内化于心。

三、观察范围的认知为什么先从高低变化再到远近变化?

在18日的 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现场答辩 环节中,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基地学校和吉林龙山基地学校,就六年级的《观察的范围》展开了精彩的头脑风暴。他们在设计中将原教材的猴子爬上树向墙内张望和客车行驶中观察前方建筑物的情境进行了对调,并重新设置了乘坐电梯等情境。

前段时间,我制作过《观察范围》微课,对这节课的教材还是熟悉的。听了辩课后,我在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改动教材呢?数学教材的编委侯慧颖老师在点评中谈到,编写这节教材时有人也想到了用淘气爬树这一情境,但考虑到引导学生形成安全意识的原因,改为了猴子爬树。这两个情境中,站的高,看得远是学生容易理解的,这方面学生有很多的生活经验,但观察点越近却看到的范围越小有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教材呈现了先高低变化再到远近变化的两个

精品学习文档

情境。

现代课程论主张教师不应只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我认为现行教材都是编写者经过反复讨论、反复斟酌而设计的,是集体的智慧。使用者不能为了 求创新 出新意 而 大动干戈 。如果我们需要改动教材,那就要问问自己,是否真正的了解和分析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有的知识经验,改动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体会和琢磨编者的意图,用足、用活、用够教材。不要轻易改动教材的知识体系,可以换情境,换数据,可以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刘克臣老师在执教《运动的圆》时,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探究圆沿着直线、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滚动后,圆心会形成什么样的轨迹?刘克臣老师这样处理教材,不但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感受了圆的特征,也着力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魔法园丁为什么让教育专家迷惘?

**老师在教学《让画出的图形转起来》时,用到了魔法园丁(AR)。课堂中,定制的课件能让学生随机画的平面图形转化成立体图形,旋转过程一目了然,我们都感到神奇。在17日晚上,史宁中教授在听了几位老师介绍AR的使用后谈到,听了**的课,我觉得AR有点用,但今天听了几位老师的介绍,感到很迷惘。我和同去学习的孙建平老师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我们认为:不是AR不好,而是使用者没有用好,与其说教授是感到迷惘,不如说教授是一种担忧。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非常重要。想象一定要真想,比如从二维的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的立体图形,要把自己置身于情境当

精品学习文档

中,要让 面 动起来,从而在脑海中构画出立体图形。如果想象不到,要通过操作积累认知经验。想象出来后,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一些软件、课件制作确实很精美,它能把学生的想象过程精准地演示出来,但我们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使用,不能用演示代替学生的想象过程。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等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学生实在想不到,又没有实物进行观察、操作时,也可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五、小学生拆盒子为什么那么重要?

五年级下册数学有一节课是《展开与折叠》,这实际是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之间的转化。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做纸盒、画展开图、根据展开图找相对面、把某一面当作底面,找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等活动,自感设计内容丰富,学生也发展了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史宁中教授在报告中谈到,在这段教学时,要让学生反反复复拆盒子、折盒子。近日,我在阅览《新世纪小学数学》时,看到了《想象如此美妙-- 展开与折叠 一课的教学思考》,感触颇多。

教者先让学生体会长方体展开图与长方体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做法:一是请学生把长方体展开图拿在手中,展开、折叠、再展开、再折叠 在反复的操作中,请学生在头脑中想,展开后是什么样子?折叠后又是什么样子?二是不折叠,凭刚才活动的印象,找一找长方体展开图如果折叠后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接下来教者让学生想象正方体展开图的样子,具体做法:一是根据研究长方体展开图的经验,想象正方体展开图的样子。二是剪正方体盒子,验证自己的想象,同时要认可他人剪后的展开图。

最精彩的是教者让学生根据正方体展开图,想象每个面折叠后

精品学习文档

的位置关系。具体做法是学生把展开图的某一个面看成前面,也可以看成是底面等,然后想象其它面分别是哪个面?整个折叠过程学生都是通过想象完成的。

通过这个设计我深深的体会到,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应当放缓脚步,借鉴他人好的做法,设计精巧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想象,充分感知,真正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参加省实验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共2篇)[本文共304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