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评课
新课标说:“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的过程”。这位老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使抽象知识更加具体,起到了优化教学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同桌互说发现新知。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4时计时法》的教学重点是: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难点是: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化。
24时计时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因此程老师在课堂设计时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并且以小组交流的形式主动构建知识此体系,使其逐步建立时间观念。本节课思路清晰,层次紧凑,板书合理,有针对性。下面我从教学重难点把握上来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巧妙地设疑,彰显重点
在课开始时,老师先让学生猜谜语,接着拿出时间的“朋友”--钟表,再接着说一说这一时刻(3时)老师在干什么,由于学生对24时计时法不了解,所以大多会说成下午3时的情境,老师的紧接着追问了一句“我在睡觉。”老师在睡觉的三时是什么时候的三时呢?这样就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出24时计时法。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
2、对比比较,突破难点
利用“时间尺”来理解24时计时法。 “看来这新的时刻是时针走玩一圈后,不是重新排而是接着数得到的。”引出了24时计时法。紧接着排列时间词,用时间词来表示普通计时法。接着让学生用一天中的时刻(选择一种时间尺来说),感受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区别。在教学实施中,刘老师也很注重引导,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独立去发现知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有合作讨论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同时及时的设问“为什么中午之前时间一样,中午之后时间不一样”,让学生更好的加以区分。每次的区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至于哪种记时法好,众说纷纭,课堂气氛很活跃,课堂也很民主,生生、师生互动非常和谐、民主。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24时。
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新的一天从0时0分开始了,时间慢慢的向前推进(时针继续移动)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中午了时针开始走第二圈了……”刘老师这个环节设计的不错。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
4、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
板书很合理,一看就知道,两种不同的记时法,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教态很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能联系实际(节目单),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师的语言也很有启发性,语调适中。 新课标说:“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的过程”。
5、教师语言循循善诱,学生乐于接受
这位老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使抽象知识更加具体,起到了优化教学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同桌互说发现新知。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