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大学生就业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这次就业经验交流会,作为学生代表之一,首先请允许我向一直以来关心培养我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就业经历,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共同探讨一下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我认为,学习是就业的基础和准备,就业是学习的成果和继续。下
面就如何做好就业前“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两个准备,以及如何在就业后借助学校学到的知识继续谋求发展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苦学专业知识是良好职业生涯的基石
当前,国际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国际国内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如何在“寒风凛冽”的危机中,在“枪林弹雨”般的职场竞争中,求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呢?我们莘莘学子手中的“武器”是什么?是什么最能够打动用人单位?首先就是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刻苦学习,牢牢掌握专业知识,才能确保在职场竞争中有立足之本。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有一些事情不是学校可以教你的。比如,社会常识、人生体验、工作经验等,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将来融入社会和职场,你就和所有人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你就失去了,那里没有“补考”、没有“重修”。所以,我读本科的时候,在以学习为本的同时,能够注意较早的参加科研和社团活动(第二个问题具体讲)。我曾经担任院学生会宣传部长,常常用“厚积薄发”来激励自己,保持了高中时代好学、肯学、苦学的精神状态(这一点很重要,许多学生考上大学后学习动力减弱了),不仅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繁重的学生会工作,还合理的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了教室、图书馆的“常客”。由于科学的处理好学生干部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我受到极大的锻炼,取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双丰收。大学期间,我曾先后四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一次获得二等奖学金,两次单项奖学金,两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并于2014年考取了我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良好知识的储备,能力的培养,为我的职业生涯夯实了的基础。
二、较早的参加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是成功就业的根本保证
当前,企业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这对企业来讲,职员一经录用,便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这种企业行为无可厚非。但是,这对我们这些应届的毕业生来说的确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那么如何跨越这个障碍,实现伟大的抱负呢?如何将头脑中的专业知识,迅速转换成服务社会的能力,创造价值的生产力呢?对于我们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来讲,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在校期间就较早的参加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是大学本科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校期间,我结合经济学专业理论性比较强,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弱的特点,和几个同学组成了经济系“路径”调查小组,利用每个寒暑假积极参加社会经济调研,撰写经济调查报告。2014年,在农安县调研后,我撰写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我国农业大县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一文,被收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林省与东北亚农业产业化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同时,我还积极参加经济系组织的经济调查报告评比,3次获得一等奖。正是经济调查报告评比活动这一平台,不仅锻炼了我的经济调查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还锻炼了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也为我在就业的过程中增加了厚重的砝码,为我的职位升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建议大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锻炼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就业储备能量。
参加社会实践,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形式。我在积极撰写调查报告的同时,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响应长春市首届大学生“走进党政机关”活动的号召,2014年暑期,我在长春市经济委员会经济运行办公室实习。为了写好毕业论文,2014年春季,我在长春欧亚集团欧亚商都人力资源部实习,实地感受现代流通企业交易模式的转变,形成了以《欧亚商都模式谈现代流通企业交易模式的变迁》为题的毕业论文,受到指导老师和论文答辩组的一直好评,取得优秀毕业论文的好成绩。
通过刻苦学习,使我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通过调查研究,使我具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通过实习锻炼,使我拥有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就铺平了我日后就业的道路。西方有句名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由于专注于经济调查报告的撰写,使我具备了经济分析能力,及良好的文字功底,为我的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激发了职业生涯的首次转折。
三、坚定信心,施展才能,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
面对这尚未见底的经济危机,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鼓励全球各国积极应对时,曾坦然地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想这句话也非常适合我们大家。初次就业,往往我们都要投身基层,从点滴做起。那么,我们如何
才能不被埋没呢?如何才能崭露头角呢?我想,坚定信心,抢占机遇,施展才能才是关键。
2014年7月,我与长春市商业银行签订了劳动合同,在东盛支行一个营业面积不足60平米的储蓄所上班,成为了一名储蓄员。窗口的工作是紧张繁忙的,单人现金临柜又面临着较大风险。在狭小的办公场所里,常常挤满了客户。这样的工作环境,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容易
很快适应的。但是,我想“天生我才必有用”。于是,我坚定信心,在干好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银行专业知识,陆续撰写了一些关于业务方面的小文章,在长春市商业银行行刊《金融窗》上发表。我的敏锐思维,扎实的文字功底,很快被支行领导相中。
2014年春天,我在一段轮岗实习之后,被调入了支行个人业务部。虽然离开了窗口前台,我并没有真正的放松自己,很快又投身于业务调研工作当中。2014年春天,由我撰写的《抢占长春东部桥头堡,打造“吉林银行”金字招牌》的营销策划书,受到了总行唐国兴行长公开表扬。同年10月,我被调到总行办公室,负责综合文秘工作。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地从储蓄所、支行个人业务部走到了总行办公室的岗位。
回想短短两年半的就业经历,使我感到,我取得一些进步离不开在校期间各位老师对我指导帮助,离不开周围同学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自己上学期间“热衷调研,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正是母校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我具备了更强的综合素质,让我一步步的走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同学们,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有些同学一时难以就业,或者就业不满意、不称心的情况,但是我想大家只要敢于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形势,“韬光养晦”,夯实基础,提高自身素质,就不愁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就不愁在日常工作“异军突起”,就不愁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展宏图!
以上是我关于学习和就业的一些感触,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坚定信心合理定位做好准备
……此处隐藏6579个字……100.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16万人,完成任务100.8%。
(一)加强指导,畅通工作落实通道。一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工作状况等,对就业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目标责任体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灵璧等部分县区把就业重要工作指标纳入政府民生工程。二是细化工作部署。制定《2014年就业工作要点》,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争取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并设立奖励资金,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就业资金信息系统操作的通
知》,部署就业信息化建设。三是督查通报。对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情况和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情况按月通报到县区政府。对于工作进度慢的项目和县区,分管市长每月在全市重点工作调度会上点评。为推进工作进度,分管局长多次带队对县区各项就业工作进行实地督查,查找问题和原因,研究对策和措施。
(二)强化服务,畅通就业供求通道。一是夯实服务基础。积极开展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创建工作,评选出31个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开展“一网五点”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上线运行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就业资金使用管理等新模块;开展了100家企业和园区春节用工情况、小额担保贷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2014年服务基层公益性岗位大学生工作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及工资变化、全民创业情况等调查调研,及时研判分析就业形势;二是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企业用工宣传发布、培训用工对接、稳定企业用工、目标责任管理五项制度,采取开展专项活动招聘、园区或重点群体专场招聘、日常招聘、乡镇招聘、乡企对接招聘、校园招聘相结合,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制,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供求平台。全年开展600多场次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免费提供各类就业服务80万多人次;全年为3.2万人开展了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发放培训补贴近2014万元。三是实施就业援助。把就业援助对象作为重点服务群体,细化帮扶计划内容,优先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认定、就业创业服务、培训、政策享受等服务,健全完善就业援助对象帮扶机制。2014年为符合条件就业援助对象发放了社会保险补贴2014多万,发放组织起来就业补助200多万元,为我市对技工院校在校的435名困难
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学生,发放国家免学费金额61.46万元,发放助学金金额12.15万元。四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断健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跟踪服务制度,多形式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全年开发了750个就业见习岗位、327个服务基层公益性岗位、761个特岗教师岗位、招聘15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招募105名高校毕业生参与“三支一扶”工作。为我市两所高校的123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发放了6.15万求职补贴。通过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三)优化环境,畅通劳动者创业通道。一是提高创业培训实效。制定《学员守则》、《班级制度》、《班主任职责》、《优秀学员评选制度》、《住宿学员纪律》等规章制度,加强定点创业培训机构内部管理;严把开班审批、学员筛选、教学管理、效果跟踪、资金申报关,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二是加强创业后续服务。优化创业服务指导团队伍,发挥各级创业服务指导机构作用,建立创业培训学员创业档案,通过上门指导、电话指导、专家门诊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推介、政策解答、创业指导、解疑释惑等服务。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小额担保贷款“整贷直发”工作,增加担保基金投入、优化工作流程、加强部门配合。2014年全市新增担保基金1614.5万元,全年贷款发放量同比增长了50.74%,扶持近1987人创业;进一步提高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创业园建设管理指导,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落实创业孵化政策,减少创业成本,发挥创业孵化作用。2014年全市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入驻经济实体302个,带动就业近万人。
(四)加强失业保险工作,发挥就业稳压器作用。一是做好扩面征缴工作。2014年,我市继续把非公有制企业及其它从业人员作为扩面重点,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同时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收入8460.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09.1万元。二是落实失业保险政策。根据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全年为6747人发放失业金,为6564人代缴基金医疗保险费,为51家重点帮扶企业发放岗位补贴,稳定1.8万人就业。三是加强失业保险基础工作。全面上线金保工程失业保险业务办理系统,聘用具有档案管理丰富经验的档案局退休人员,对失业人员档案分类整理归档。
二、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2014年我市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不足。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软硬件条件均不完善,信息化程度较低,工作人员素质亟需进一步提高等。二是失业保险扩面难度大。由于企业改制破产,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逐年增加,非公有制单位和职工参保意识淡薄,导致失业保险扩面难度大,失业保险欠费现象较严重。
三、2014年工作思路
(一)做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工作。按照省下发的《就业促进工程实施办法》,细化各项操作流程,规范各环节管理,积极做好就业促进四项工作。
(二)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一是开展企业用工服务活动。围绕全市各类园区用工需求,积极开展用工服务。组织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研、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等相关调研
活动。二是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围绕重点人群就业需求,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
(三)强化就业基础工作。一是加快就业信息化工作进度。实现就业专项资金支出信息化,业务办理网上申报。充实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做实城镇新增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实名制工作。二是加强基层平台队伍建设。三是实施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政策。
(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一是完善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对全市已建成的农民工创业园规范建设和管理进行指导督查,不断提升农民工创业园管理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认定县(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三是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导贷款项目。
四、工作建议
(一)建议省厅在分配就业专项资金中加大对皖北地区倾斜力度。
(二)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社保等其他系统联网,提高业务数据准确性。
(三)有些失业人员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导致为失业人员代缴的医疗保险费不能如期打入对应账户。建议将医疗保险费与失业保险费一同打入失业人员失业金领取账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