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南京导游词 汇总15篇

时间:2024-06-25 20:29:25
南京导游词 汇总15篇[本文共28752字]

南京导游词 汇总15篇 由会员“cnhiker”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南京导游词篇2:南京导游词篇3:南京导游词篇4:南京导游词篇5:南京导游词篇6:南京导游词篇7:南京导游词篇8:南京导游词篇9:南京导游词篇10:南京导游词篇11:南京导游词篇12:南京导游词篇13:南京导游词篇14:南京导游词篇15:南京导游词【正文】

篇1: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中华旅行社全体员工对大家来到我们南京光观游览表示热忱的欢迎,在这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大家在接下来的行程当中称呼我小王或者王导就能够了。我会本着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为大家尽心尽力的去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呢,也期望我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配合与支持,从而促进我们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大家能够玩的愉快,走的顺利。

南京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完美山水正期待您的领略,秀丽风光正等待您的欣赏。愿此次的南京之旅能够成为您的度假天堂。在那里预祝各位在接下来的行程当中玩的开心,玩的顺利。称心而来,满意而归。

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切辽阔的江淮平原,他是江苏省的省会,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及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南京面积6598平方公里,人口近800万,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南京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盘,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美誉。三国时的东吴,而后的东晋、宋、齐、梁,陈都相继在此定都,所以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而后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又相继在此定都,所以南京也被称为十朝都会。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同时又是一座崭新发展的城市。南京也是我国东部的综合型工业基地,支柱性产业有电子业、汽车业、石化业、钢铁业和电力业,南京又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孝陵,以及中山陵,夫子庙等全国5A级风景旅游区及多个4A级景区,同时还有两百多处景点,数额众多南来北往的游客到此观光游览。所以南京是一个集山、水、城、文为一体,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是一座融古都特色与现代礼貌为一体的滨江城市。

篇2: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你们好!欢迎各位到南京参观游览。初来乍到,大家必须很想了解这座城市。下头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

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全市面积为6597平方公里,辖4县11区,人口545万。其中市区面积约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东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钟山)为主体的宁镇山脉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贵山、五台山及石头山(清凉山)等。西北面的长江奔流而过。城内外多低丘,河湖相连,可谓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为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约公元前356年,楚国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传说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势险要,怕日后有人在此称王,就在狮子山北边的江边埋下黄金,以镇压王气,称为“金陵”,从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称。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建都,这就是“六朝古都”。之后,五代时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南京,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会”。

南京曾有许多名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称。至于南京的得名源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于1368年定都南京,当时南京叫应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为南京,之后国都虽未迁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袭下来了。

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南京的旅游资源。南京已构成了以城中为核心,辐射东南西北的五条旅游线。

城东旅游线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以中山陵为中心,有明孝陵、灵谷寺、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个游览景点。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起东水关,西止西水关,有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古迹,此外还有中华门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风景点。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构成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景观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区,距市区11公里,是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南京长江大桥也在城北。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十分秀丽,此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各位游客们。讲到这儿,我们能够把南京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绿”四个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国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墙;“重”,南京在历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绿”,南京植被良好、绿化先进,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绿色城市。所以,南京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梅红松绿市,虎踞龙盈城。

游客们,南京概况就介绍到此,下头就让我们走进这座“六朝古都”,去细细领略她的“秦淮风韵”吧!各位游客,我的文章虽是转载的但我学旅游的心是最真的,古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期望各位有空去南京看看,我想必须会让你有一个好的印象。

篇3:南京导游词

后面还有多篇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到华东线的第一站南京参观游览。初来乍到,大家必须很想了解这座城市。下头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

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全市面积为6597平方公里,辖4县11区,人口545万。其中市区面积约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东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钟山)为主体的宁镇山脉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贵山、五台山及石头山(清凉山)等。西北面的长江奔流而过。城内外多低丘,河湖相连,可谓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为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约公元前356年,楚国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传说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势险要,怕 ……此处隐藏26976个字……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异常能负重。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那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重达80吨,

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此刻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头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华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其实原先的华表与我们此刻见到的不一样,它是一根木柱,之后演变为在靠近木柱顶部安上短的横木或木板,把它竖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让人书写谏言,或是起到表识作用。这种表柱也叫柜表,因为远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时候花与华是相通的,所以又叫华表。墓前立华表始于战国时的燕昭王,到西汉时已很盛行,但当时也都是木制的。用石柱作华表,直到东汉才盛行,东汉时的石柱周围有瓜棱形直纹,柱上还题刻着“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现了莲花纹因盖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础、柱顶出现了卷草纹雕饰。宋陵石柱通体都刻有龙纹。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柱顶端也逐渐演变成承露盘和立在上头的望天犼。华表上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华表上的犼头朝里,表示望君出。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华表又称“望柱”。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明孝陵神道到这对华表为止改变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线排列。据说这是为了绕开孙权陵墓,遵守朱元津不迁孙陵,让他为朱元津看守大门的诺言,所以使神道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每到初春时分,漫山遍野的梅

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过了华表,这由南往北排列着的是8个石人,其中4个文臣,4个武将,人们也把它们叫做石翁仲,所以这段路又叫翁仲路。传说翁件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镇服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铸了阮翁仲铜像,立在咸阳官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远看见这尊铜像,都畏惧不敢靠近。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铜像、石像通称为“翁仲”了。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威武雄壮。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兽同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明孝陵主体建筑:金水桥—文武坊门—碑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宝顶】

走完3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之后请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参观明孝陵的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了金水桥前,金水桥为三孔石桥,桥面设有栏杆。从金水桥直到方城、宝顶,方向为正南北,建筑按中轴线对称配置。

从金水桥向北200米,顺坡而上,这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名叫文武坊门。门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宽1.99米,高1.07米,阴刻馏金“明孝陵”3个大宇,为曾国藩所题,边饰云龙花纹。此刻的大门等建筑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异常告示碑”,高1.05米,宽0.63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资料是保护明孝陵的告示。这块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

进人文武坊正门,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5块,中间一块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这块碑高3.85米,宽1.42米,碑下有座。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1.6米的御道。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们此刻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3.11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比原先的孝陵殿小得多。殿内挂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穿过内红门,走过大石桥,一座全部用大条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呈此刻我们面前,这就是方城。它前高16.25米,后高民13米,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1米,东西两侧有八字墙。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54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楼所在。

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39.15米,南北宽18.40米。南面开拱门3个,东、西、北三面各开拱门一个,楼内地面用方砖铺地。明楼原先是有顶的,现仅存四壁。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又夹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方城之后就是宝顶,也叫宝城,只见正面的石壁上横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楷书大字。据说,它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提问。宝城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小丘,直径约325米到400米,四周围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约7米,墙顶厚度2.I米。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据说,这地宫完全按南京明故宫前朝后寝形式建造。根据专家考证,据陵墓地面建筑的规模估计,这座地下宫殿必定大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发掘的第十个陵墓“定陵”。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曾得到发掘,一旦发掘,必将又是一大奇观。

各位游客:明孝陵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将尽量满足你们。此刻清随我一齐上车,去游览下一个景点。

【小编简评】

南京导游词 汇总15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南京导游词范文。

【网友评价】

不看,就是你的损失!

《南京导游词 汇总15篇[本文共2875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