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希特勒我的奋斗读后感

时间:2024-08-21 14:23:15
希特勒我的奋斗读后感[本文共7171字]

第一篇:希特勒我的奋斗读后感

希特勒我的奋斗读后感

其实这本书我早就买到手了,但是一直没有很认真的读过。这次认真读的原因还是因为要写读书笔记,看书期间还抱有对学校这种硬性规定的不满,但是读了第一章我就已经被希特勒的特殊思想给吸引了,以至于后来的阅读都很用心,其实有时候硬性要求也不一定是坏事,至少在读这本书上头一定是值得的。

说到"奋斗",以我的观念,它应该是一种在独特的价值观引领下,朝着确定的外部目标努力的一种行为。而这种价值观是由人生观念,善恶标准,信念、坚韧、承受力以及牺牲等元素构成的。价值观的存在就是持续行动的动力。简单来说,奋斗=目标+价值观+行动。如果把奋斗比喻成一辆火车开往终点站的过程,目标就是终点站,行动就是火车,而价值观,就是给火车提供动力的燃料了。

阿道夫·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有人称它是"当代蛊惑人心之杰作",也有人说是"20世纪灭绝人性的罪行录"。但无论怎样争议,这中间所透射出的"超强意志力和奋斗精神",你是无法回避与否认的。

客观地说,希特勒写这个是明显的带着个人主观色彩的。他站在他自己、日耳曼人、德国工人党的立场上来叙述他的所见所感。该书第一部分相当于是希特勒对他二十多年的一个小自传,而在这个自传中穿插着对德国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思考。他是一个高傲的日耳曼人,他怀着对日耳曼民族高傲的自尊与自信,极力推崇着在欧洲大陆扩张日耳曼民族的领土,推崇压缩犹太人的生存空间,推崇建立强权政府。他对犹太人有很大的仇视,而这些仇视来源于犹太人在欧洲的优势地位。犹太人控制着当时的社会民主党,控制着舆论,控制着国家的经济,也控制着当时的议会政府。也许是因为犹太人控制了维也纳的绝大部分社会资源,致使希特勒在维也纳郁郁不得志,所以他才找出千百般的理由来排斥当时在欧洲占有优势的犹太人。犹太民族是日耳曼民族复兴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所以他把复兴日耳曼和排斥犹太人结合了起来。在我看来,这个也许是他的一个致命错误,但是人总会犯错的,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钦佩之情。

我很欣赏那些大英雄,而希特勒绝对称得上是。他传奇的一生深深吸引了我对他的探索。他才华横溢,眼光独到,并且很有抱负,志向远大,天生就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他从奥地利的流浪汉攀登到纳粹德国总理的宝座。希特勒是一个勇敢无畏的士兵,他在"一战"中两次负伤并且荣获很少授予普通士兵的一级铁十字勋章。希特勒是一个冒险家,他孤注一掷发动慕尼黑啤酒馆政变。希特勒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靠两片嘴唇煽动起在"一战"后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德国人民心中复仇的火焰。希特勒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在洞悉英法绥靖主义倾向之后武装占领莱茵兰。希特勒是个慈祥的"父亲",没有后代的他亲切地对待身边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仆人。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为了保护动物,他甚至颁布了法令要求人道地杀死龙虾。希特勒是战争魔王,他给欧洲古老的反犹传统画上了惊叹号。希特勒是个在军事上过分自信的失败者,两条战线将他的帝国带入了坟墓。

他的失败我很惋惜,但是也是注定的。一开始,他的自信,他的抱负将他一举拉到了高高的山峰,然而人物完人,上帝是公平的,凡是都有双面性,也正是这些过度的自信甚至自负为他掘下了坟墓,我们无论抱着是对他的景仰,痛恨还是不屑,这终究是个奇才,更多的是一种惋惜。

其实,不管我们对他的态度怎么样,他的这本书还是给我很大的启示的。也许我的一生很平凡,根本就不用这些,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向往着不平凡的一生,就像希特勒一样,他曾是个乞丐,都能有那么大的志向,我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看你懂不懂得抓住出现在身边的机会,去努力实现自己曾经的那个梦,虽然可能经过世事的磨练,已经不敢妄想,但是只要坚持,只要奋斗,结果也许就出乎意料了。

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是真的做起来很难,所以有时候书真的是个好东西。有时候我在想,那些伟人把自己传奇的一生,自己的体验感想领悟写下来,大概就是为了能有下一个读懂自己并且跟随自己的脚步,又成为一个伟人的。记得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深,阿里巴巴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我深信,要死早死,还能早超生呢,既然做了,就要做的彻底,绝对不能败在最后一刻,绝不给自己后悔的机会,就是跪着也要走完剩下的路,就算倒下也要坚持看到后天美好的晨曦。

第二篇:希特勒 我的奋斗 读书笔记

读《我的奋斗》有感

1923年11月8日晚,阿道夫〃希特勒在慕尼黑率领纳粹冲锋队包围了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扣押了巴伐利亚领导人,武装夺取巴伐利亚。11月9日,他又率队向柏林进军,遭到警察镇压,希特勒被捕入狱。他原被判处五年徒刑,但只关了8个月便被释放出狱。1924年夏天,希特勒在俯瞰列赫河的兰维斯堡旧炮台的狱中,面授他的忠实信徒鲁道夫〃赫斯,开始了他全面描述他的思想的小册子——《我的奋斗》的写作。这本书举世闻名,它影响着二战前所有的德国年青人,因为它是法西斯领导人希特勒的著作,是法西斯主义理论的最集中的体现,是研究希特勒反动思想的必读之物。1925年12月8日,《我的奋斗》第一卷正式出版,1926年又出版了第二卷。1928年,希特勒又开始口授《我的奋斗》续篇,由马克斯〃阿曼打字记录,后来经过30余年的周折,1961年在西德出版,书名为《希特勒的第二本书》。随着纳粹党的发迹、上台,该书的销路开始有所增加。到1940年二次大战爆发后的第二年,这本称之为“纳粹圣经”的长达782页的两卷本的书,仅在德国就销了600万册。当时每个德国家族必备此书,否则就会遭殃。男女结婚时,都要向新郎、新娘赠送一本《我的奋斗》作为礼物。甚至连学校的学童也是人手一册。

我利用这个暑假的时间研读了这本自传式的书籍,本以为是一本很有趣的、详细描述希特勒怎么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维也纳“工人”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人物的个人故事,然而却发现这本书记载着希特勒的思

想历程和政治主张——“创建第三帝国和征服欧洲”。希特勒承认,他的思想是他在20岁刚出头的时候在维也纳形成的,在这以后也没有什么改变。1913年当他24岁那一年离开奥地利去德国的时候,他心中充满了德国民族主义的激烈热情,充满了对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并且确信上帝选择了雅利安人,特别是日耳曼人作主宰种族。在《我的奋斗》中他发展了他的看法:不仅要使战败的、混乱不堪的德国在太阳底下占有比以前更伟大的地位,而且要建立一个新式的国家;这个国家要以人种为基础,要包括所有当时住在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他认为日耳曼人是上帝选定的“主宰民族”,宣称“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

这本书后来成为德国法西斯内外政策的思想基础和纲领,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想和行动的纲领,给世界人民带来一场空前的 ……此处隐藏1982个字……。也许是因为犹太人控制了维也纳的绝大部分社会资源,致使希特勒在维也纳郁郁不得志,所以他才找出千百般的理由来排斥当时在欧洲占有优势的犹太人。

站在今天回头来看,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观察到那时的态势:实际上,这一奥地利衰败的进程持续的时间非常之长,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非常之可悲。以我个人的观念来看,我一直认为奥匈帝国的崩溃是一个悲剧,东南欧特别是巴尔干的

秩序从此荡然无存,统一国家的结构一再地破碎、破碎、破碎??直到今天南联盟、科索沃之类的伤口依然在隐隐作痛乃至不定期发作。

接下来,他迎来了自己年轻生命中的第二次幻灭——比第一次来得更为痛苦,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对他和他千百万同侪流血牺牲的出卖。战争是惨烈的,但却使愤青希特勒切实地感觉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因此他虽九死而未悔,即使因为中了毒气而短期失明??然而令他痛心疾首之极的是,就在他还没有燃尽自己的战斗热情的时候,战争却以一种屈辱的方式结束了。德国国内爆发了总罢工,爆发了革命,德皇——就是希特勒崇拜的那个威廉二世——退位了。德国投降了。勉强抚平内心的创伤,愤青希特勒悻悻然回到了慕尼黑。战后的破败开始如潮水般冲击着平凡的生活。《凡尔赛和约》的巨大屈辱,压在每一个德国人的心头;再加上那可怕的经济危机,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剥夺得一贫如洗??希特勒愤怒了,他怀着巨大的愤怒投身政治斗争。

政治斗争艺术的秘诀,其实全在统战。团结能够团结的一切力量,反对必须反对的仇敌。煽动越激烈越好,手段越极端越好。愤青希特勒终于羽翼渐丰,他找到了他的敌人和替罪羊——发动德国革命的人,马克思主义者,和在战争中“发财致富”的人,犹太人;他也笼络了自己需要笼络的各方面力量——对上层资产阶级,他告诉他们他的工会将消弭工人的罢工,彻底打倒布尔什维克的威胁;对宗教界,他谨慎地避免如马克思主义那样批判和扬弃宗教,而是小心翼翼地敬而远之;对“不明真相的群众”,他出色地学习和借用了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手法(特别是宣传和演讲的技巧),并辅以强有力的流氓手段(冲锋队),成功地把最广大的德国中下阶级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中??通向政权的斗争之路漫长而曲折,最终,他成功了。

总之,就思想层面来总结,对于希特勒来说,传统的欧洲政治文明的三大运动都有不足之处——西方的民主主义过于软弱(他一直认为议会制度是愚蠢的,这种印象直接从奥地利“开明专制”的失败中得到);传统的民族主义过于笨拙(止于文明的辩论而无法如布尔什维克那样争取真正的群众支持);马克思主义虽然拥有手法的高明,却是犹太人摧毁德意志民族国家、实现其国际金融阴谋的工具(一战战败就是由于这种“背后一刀”的出卖)。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抛弃

了民主主义,把民族主义的目的和马克思主义的手段揉合起来,缔造了一个畸形的、狂热的、黑暗的运动。

伴随着希特勒的饮弹自尽和德国的战败,二十世纪最沉痛的故事落幕了。德国人痛心疾首,然而独夫背后曾有千百万的支持着,成了人类的一个大问号。希特勒在书中反复声明的政治思想:种族主义、大日耳曼民族主义、生存空间、第三帝国的理想国,在希特勒死后并没有消失,仍然在以各种形式延续着。依然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仍然要警惕大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想的死灰复燃

第四篇:罗永浩我的奋斗读后感

读罗永浩《我的奋斗》

看到这个书名,很多人会以为是希特勒写的那本。其实不是的,大概是个巧合吧!罗永浩,应该算是个名人了吧!可是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真的没有听说过他。不过读完之后还真觉得他很厉害。

首先,他是一个爱扯淡的人,而且扯的还真不错,我很喜欢。而且我觉得他扯的那些还都挺对的!

他爱说脏话,我觉得这多少有些不妥,当然我也理解,东北情节自然是豪迈的性格,也许他的那些口头语里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一种心情的表达,情绪的表达。他很有想法,从小时候开始捉弄老师,其实也不算捉弄吧,毕竟那些老师……(不解释),然后退学,再后来“闭关读书”,去天津,去北京,去新东方,离开新东方,办牛博网,办英语培训学校。至少他总是有事做,而且做的还真不赖。

他并不世故,他追求正义,公平,他不喜欢那些官场,商场上的大虚伪。所以他一直在努力。办牛博网,由于敢说话,先后被关4次。但是他觉得很值得。

他并不像那些把自己包装的多么精美的名人,在写他的成长经历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的各个方面。包括淘气,暗恋女生,甚至老师,打架。这样更显得真实些。这没有什么不好。

其实我觉得他在后面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太实际的东西。也许是那些问题对他来说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不过我并不因此觉得他怎样,有些事我们要去理解。换作我们也许回答的还不如他。

总之,他做了他自己想做的,而且做的很有意义,我觉得他很成功。

第五篇:我的奋斗读后感-李

读《我的奋斗》有感

关于一句话

《我的奋斗》作者—罗永浩,习惯性的被人们称为老罗。在读此书之前对他的了解仅限于老罗语录,犀利的文笔和苛刻的语言让我一度认为他又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哗众取宠的花旦。这种认识源于当今社会盛行的主流即自我炒作。或许是看了太多大同小异的所谓“名人立志”,所以当这本书最初摆在面前时,我只是寥寥几眼,并无心阅读。而认真的琢磨这本书,或者说开始重新看待这个作者是因为偶尔翻阅时看到的一句话,他说“当我情绪消沉或者感觉人生虚无的时候,我会加倍努力去改变现实,因为我知道,正是每一个放弃了理想的人,使得别人的人生变得更加艰难,令人厌倦甚至是虚无了”。对于他的说法,我个人仅感慨于他的那种精神—挑战和坚持。

关于一本书

《我的奋斗》内容其实并不多,讲述了老罗从记事至今的历程,用他的话说,没有太多辉煌,有的只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在我看来有很多是值得学习和参考的。老罗高中退休,在家里读了3年闲书后就开始从事他所谓的独立经济活动,当过工人,摆过地摊,开过二手书店,种种看似和名人二字不相干的行当几乎都挑战过。他后来的出名的原动力来源于新东方几年的教学生涯,而当时英文对于他却是人生最大的盲区。他用了3个月最艰苦也是最美好的时间背单词,学讲课,又克服了自己胆小怯场的弊病后成功进入新东方,开始了他真实的教师生涯。5年后,他离开新东方,创办了自己的网站和英语学校,如他所说,他的牛博网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广告没有低俗内容的网站。他的牛博网在当时成了一个意见领袖的聚集地,一个独立、客观而且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意见平台。

这也使他成为与韩乔生、万峰齐名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巨人之一。 关于一种精神

说其为一种精神,或许含盲目崇拜的嫌疑,但在通读此书之后,这种感觉却深深的植根心底。反思自己,我们正是因为缺少了一种可以坚持到底的信仰,才会被污浊的事实侵蚀。当困难来临时,也正是缺少了那种可贵的坚持,才会低头向困难言和。作为年轻人,我们需要做的是信奉和坚守我们为之执着的人生和信仰绝平庸、拒绝无聊,用真善美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最后用老罗的话送给自己也送给年轻的朋友们“尝试改变点儿什么吧,这个社会需要改变”。

《希特勒我的奋斗读后感[本文共717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